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流开源是成语吗)

高考知道 2025-05-01 10:16:42

节源开流是什么意思

正确书写应该是:开源节流。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在《富国篇》中阐述富国的策略,若要富强,就要爱护,在收支上开源节流。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才能富强。

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流开源是成语吗)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流开源是成语吗)


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流开源是成语吗)


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流开源是成语吗)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开源节流是我国理财的基本原则之一。开源指开拓财政收入来源,节流指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或少花钱多办事。财政分配应当遵循经济决定财政的原则,积极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产增收,注重财源培植、增强后劲;同时要节约支出,讲求资金使用效益。

荀子在《富国》篇中说“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君必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其意系指农业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大业,聚财只是其结果,货只是流通的手段,财政收入只能从流通中取得,故用扩大流通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对增加财富并无好处。

开源节流什么意思

开源节流的意思是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财物来源并节省开支。

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

释义: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战国荀况《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译文:所以君主必然谨慎地修养其和顺,节制支流,开拓其源,而且随时斟酌情况。

近义词:增产节约。

反义词: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挥霍无度。

开源节流造句

1、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开源节流。

2、他今天能有点积蓄,就是长久以来开源节流的结果。

3、要解决公司财政窘境,只有开源节流一途。

4、我今天找你来,就是请你设法帮我们公司开源节流。

5、我的理财之道很简单,不过是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的意思

开源节流,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出自《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的一种理财思想。开源是指促进生产、增加财富;节流是指轻赋薄敛、撙节支出。

节源开流是什么意思

“节源开流”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开源节流”,意思是用来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开源节流,汉语成语,拼音:kāiyuánjiéliú。

出自:

战国·荀况《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或用作分句;结构是联合式;含褒义。也作“节流开源”。

运用示例:

1、《清史稿·卷三六三·英和传》:“理财之道,不外开源节流。”

2、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军兴十余年,东南财富之区,概遭蹂躏,开源节流,两穷于术。”

3、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儒者以读书得名为计,必不当以治生理财为第二计。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经纪之道,不过如此。”

开源节流的意思是什么?

开源节流的意思是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自:《荀子·富国》

原文: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释义: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培养节制开支,打开它的源头,以储蓄财力,这样天下才会有剩余,达到上下不愁。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省吃俭用的意思是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原文:虞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起几两银子。

释义:舜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累起来几乎两银子。

2、艰苦朴素的意思是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卷第十七章

原文:为实现这一远大的目的而在生活上竭力做到艰苦朴素。

3、躬行节俭的意思是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自:《汉书·霍光传》

原文: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释义:从师学习《诗经》、《论语》、《孝经》、亲自实行节俭,仁慈爱人。

4、节衣缩食的意思是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出自:《史记·贷殖列传》

原文: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释义:能减轻饮食,控制嗜好,节约衣服。

参考资料来源:

开源节流是什么?

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的意思。

【解释】: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译文】:所以君主必然谨慎地修养其和顺,节制支流,开拓其源,而且随时斟酌情况。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强本节用、降本增效。

【反义词】:挥霍无度、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扩展资料

一、开源节流的近义词

强本节用 [ qiáng běn jié yòng ]

【解释】: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译文】:如果能做加强农业生产节约使用,这个就不会受到的困扰。

二、开源节流的反义词

铺张浪费 [ pū zhāng làng fèi ]

【解释】: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出自】:《在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读音:kāi yuán jié liú

释义: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译文:若要富强,就要爱护,在收支上开源节流。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才能富强。如果不顾生产,只顾浪费物资,就会十分。

造句:还有些人正在开源节流,依然害怕这个大萧条以来为的经济危机。

扩展资料:

反义词:大手大脚

读音:dà shǒu dà jiǎo

释义: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形容花钱没有,有多少花多少,甚至借钱超支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译文:整年在家里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不知道替太太在暗地里赔了多少东西。

造句:当前有许多中小学生沾染了互相攀比、讲吃讲穿、不爱劳动、懒惰自私、贪占便宜、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气。

有句常用的成语:开源节流。这句极富深刻辩证哲理的名言用到解决能源问题上,可说是再贴切不过得了。

1973年发生的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极大憾了全球,人们次感受到能源短缺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厉行节约,尽力减少能源消耗已迫在眉睫。人们经过研究,惊奇地发现现有的耗能设备和耗能方式,竟使世界能源总量的50%~70%被白白浪费掉了!这种形势迫使人们认识到:节能,是与开发煤炭、油气、水力和核能并举以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节能誉为“第五能源”——它可能比通常任何一种能源会更有效地“增加”能源。

当前,世界又面临新一轮能源危机,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尚未成熟。在世纪交替之际,一面抓紧开发新能源,一面厉行节约,尽可能合理使用珍贵的能源,就成了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节能,就是指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有效利用能量与能源总体内含的能量之比。当今世界,这已成为衡量一个能源利用好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实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解决一个能源问题的可靠途径。节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设备的能量利用率,极力减少余热排放量。

据能源机构统计和预测,全球能源消费量1960年至1985年期间增长了125%;今后虽然由于多种因素,将会使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在1985年至2020年期间的世界能源消费量仍将增长50%~75%。而同时世界能源生产速度却远不可能同步增长,比如,在1983年时曾估计到2020年时,新能源资源将占6%,但到1990年时预测值减为1.5%~3%。常规能源的增长速度也不会超过20%。如此大的缺口,如何弥补?

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节能工作,普遍采取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必将取得重大突破。据专家估计,能源需求量依靠节能可减少25%~30%。世界瞭望学会的一位专家认为,美国在不使公众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目前所消耗能源的50%。日本学者认为,到2000年时,日本可以节省能源24.5%。我国专家也指出,如果从1980年至2000年,我国能使节能量达到9.5~10亿吨标准煤,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由每亿元消耗能源10.34吨标准煤,下降到6.11吨标准煤,就能在能源上保证到200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或者说,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真正出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节能。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装备的不断涌现,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进,“高能耗型”产业结构必须逐步全面向“节能型”、“智能型”和“高增殖型”产业结构转变,耗能少的高技术产业应成为骨干产业,使能源消费模式更趋向科学合理,这已成为全球生产和生活在能源方面的大趋势,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世界各国专家们已寻求开发了多种节能技术,其中包括:使用新型高技术装备改进能源消耗方式;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回收生产过程各阶段所释放的热能;开发多种高效实用的新型能源转变形式,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采用能效高的新生产程序,尽可能使用耗能低的材料和产品;等等。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节能技术已获得了进步,发挥了重要经济效益。

节流开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开源节流(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是一则成语,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富国》。

该成语用来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一般作谓语、定语,或用作分句;结构是联合式;含褒义。

成语出处

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战国·荀况《荀子·国富篇第十》)

“节其流,开其源”这句话后被引申出“开源节流”这个成语,意思是既要广开财源,又要节省支出 。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的学者荀况,在《富国》中说,若要富强,朝廷就要爱护,使安居乐业,并积极发展生产;如果朝廷不顾生产,只知滥征赋税,浪费物资,穷困至极,那么怎能不贫弱呢?

所以,他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并且说:“时和,事业得序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大意是:能积极利用适当的天时,按照季节次序顺利进行农事活动,从而获得好年成,这才是经济的根本,好比“水源”一样;至于征收来的各项赋税,存在国库里,再多也用得完,那不过是“水流”。

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懂得体恤,给生产以便利的发展条件,一方面节省财政开支,一方面更须开发经济来源,并且懂得合理调剂、统筹安排,兼顾到和的利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