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知识_单反相机摄影入门知识

外语考试 2025-05-05 10:08:32

谁知道有关摄影的基本知识?

69、色盲片:只感蓝紫光,不感其它单色光的黑白胶片。

我觉得摄影最主要的是构图和用光,还有平时的多多练习,当你熟练的时候自然会照出你心中的好的照片的

摄影入门知识_单反相机摄影入门知识摄影入门知识_单反相机摄影入门知识


摄影入门知识_单反相机摄影入门知识


摄影入门知识_单反相机摄影入门知识


曝光(Exure):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这是n多玩摄影的人根我说的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它常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因此又有曝光组合一词。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技术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个头

现在送给楼主

想学啊,多练习,捕捉镜头很困难的,要灵活啊

单反摄影入门知识及技巧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单反摄影基础知识及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你在理解焦距时不用去看那些术语,那东西没几个人能看懂并且理解,你只需要把焦距理解成:一个镜头能拍多远或者多宽就行了。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角则会越窄。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在f5.6或以下,焦距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400以内。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EV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不多的,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的曝光度。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按下自动曝光(AE)锁之后不要再调节光圈大小。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lock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数码摄影入门:基本的摄影知识大全

曝光补偿(Exure Compensation):用于调节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本位将全面介绍摄影的基本知识,内容有点多,但很实用,尤其对于刚入门摄影的朋友非常值得学习!

(1)顺光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56、透镜:凡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是平面而另一个面是球面的透明体,称为透镜。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

反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随着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1、焦距

比如:一只300mm焦距的镜头,它的视角只有8°;而一只8mm的超广角镜头,它的视角则有180°。通常,焦距在24mm以下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风光类题材;而焦距在50mm、85mm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人像。

2、光圈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无件表面光量的装置,它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比如F1.4是大光圈,F16是小光圈。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影响进光量的多少,不单只是镜头光圈起作用,相机的快门速度也有影响。在相机快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F后的数值越大,则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所拍摄的场景画面主体前后越清晰。F后的数值越小,则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拍摄的场景画面主体前面清晰,背后虚化。这就是所称的“景深”。

3、景深

在我们欣赏好片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点评:“景深效果”很赞,让画面更有层次,深浅变化,更突出主体。由此看来,如果能拍出“景深”效果,这片子肯定不会。景深,其实就是我们在对主体对焦后,在这个焦点前后范围内,形成的影像,而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叫做“景深”。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6、拍运行的东西:体越远,景深越深。

4、快门速度

简单来说,快门速度表示光线照射图像55、感光度:指胶片对光线的强弱的敏感程度。感应器的时间长短。一般说来,光圈的大小决定了同样时间内能有多少光进入相机;而快门速度的多少则决定了传感器曝光多久。快门速度的快慢:分母越小,快门越慢,分母越大,快门越快。比如:快门速度为1/3秒,就是曝光三分之一秒的意思,这个曝光时间就很长。快门速度为1/200秒,就是曝光二百分之一秒的意思,这个曝光时间就很短了。

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5、感光度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主要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在快门和光圈一定的情况下,感光度数值越大,拍出的照片越亮,反之则越暗。但是感光度的高低对照片的画质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感光度在800以下,照片的画质越细腻,800以上甚至更高,照片就会慢慢出现噪点,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

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3、人像拍摄

摄影技巧有哪些呢?学习摄影,首先要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作方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1、如何先对焦后构图

先将画面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2、光圈优先有什么用途

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往下调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4、如何摇拍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5、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6、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7、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

要想使灯光产生星星的效果,那么摄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显。

8、如何保护相机

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如果不得不在阳光下,那么你可以用一块浅颜色的毛巾或是反光材料将相机遮盖着。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一样。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9、如何优化图像质量

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格式可以选择JPEG也可以选择RAW格式,RAW格式对于后期制作是非常有利的。另外,RAW格式的画面不会经过相机的自动调整,其质量会更优质一些。当然,摄影者可以通过设置饱和度、反、锐度等来调节画面细节,使画面质量更好。

10、什么是B门

B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在使用B门过程中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11、包围曝光补偿有什么作用

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3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适的曝光量。

12、什么是高光

显示拍摄信息时,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会闪烁,要获得曝光过度区域更多图像细节,应将曝光补偿向负方向调整,然后在拍摄。

13、什么是偏振镜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14、如何表现主体的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15、如何设置地平线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恰当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拍摄海景的时候,地平线的位置决定画面的意义。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16、顺光有什么作用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是顺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17、侧光有什么作用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能够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18、逆光有什么作用

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在外拍摄时,是携带三脚架。如果没有三脚架,摄影者可以把身体倚在墙上,或者是把手靠在栏杆上来保持相机的平衡。

20、俯拍有什么好处

俯拍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21、仰拍有什么好处

仰摄指的是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22、平摄有什么作用

平摄指的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23、什么是伦勃朗用光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24、RAW格式用什么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数码单反相机的RAW格式可以利用光影魔术手、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一定地处理与格式转换。

25、拍摄远处小物体如何对焦

26、后期处理有什么作用

用户学会使用图像编辑工具。有时用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不是十分完美,但是,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方便地进行后期加工,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软件,比如Photoshop等,就可以获取令人比较满意的图像文件。通过图像编辑工具软件的加工,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对人物主体脸部的缺陷进行修正。

27、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如何省电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不用显示屏取景,用相机的小光学取景器。再者,尽量不用或尽量少用回放看拍过的照片。还有,不要总是对相机开关机,这样会加速电量的消耗。

28、如何使照片更清晰

1、防止震动

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对焦十分准确,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时间不够短,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要防止震动,必须对症下,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

2)缩短快门时间(一般采用1/秒),能减小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

3)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稳定。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缩短快门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快门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

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会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短时间快门和三脚架。

3、正确了解镜头的特性

不少人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大。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其实,镜头成像的状态,在于将其光圈缩小2-3档后。如一只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成像。

主体与衬景之间的色彩反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主体与衬景之间的反大,影像看上去显得清晰度高;如果色彩反小,影像看上去清晰度低。因此,要想使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格外清晰,有意识地选择高反衬景是很有效的。

29、 如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

1、充分展现剪影主题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创作者去揣摩和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题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题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

2、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题与背景受光的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摄的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内人工造成的受光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曝光要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不足,形成强烈的53、顺光:又称平面光或正面光,被摄主体前面与相机镜头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剪影。

4、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30、如何使用弱光进行拍摄

1、合理光圈与ISO的搭配。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光圈以获得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稳定的长时间曝光。弱光摄影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你的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快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环境试拍×3。将数码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好,将ISO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的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4、永远采用RAW格式。在长时间曝光这种极端拍摄情况中,RAW格式提供的画质效果会大大高于JP1、持机的正确姿势EG格式,不要吝啬存储卡空间,对画质的执着才会带来最出色的照片。

5、不断尝试,保持新鲜。弱光摄影的创造潜力非常,完全不必遵循固定的光圈、快门、ISO设置,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利用不同的时间与光线完成作品。

放在画面的1/3处。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长焦:焦距越大,视角越小,可以把拍摄主体拉近、放大。

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简而言之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那么单反摄影的入门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1、快门优先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2、光圈优先

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构图。人像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噪点(Noise):数字图像中的“颗粒”,产生的原因往往是高ISO设置、长时间曝光、或在电脑上对曝光不足的图像进行过度的提高亮度处理。4、怎样拍好微距

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构图讲究技巧。我们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19、如何防止相机晃动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所以条,用三角架。其次,用机。我们发现,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的办法,启动机。

快速入门的摄影小知识__

84、白平衡:白平衡是一种针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颜色纠正功能。白平衡的作用类似于常规相机在彩色摄影中加矫色滤光镜,以获取准确的色彩还原。

一个很,但是可以自学摄影成功的神奇偏方

2、拍人:

一、曝光三要素

1.光圈: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光圈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2.快门:快门数值越小,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快门数值越大,速度越慢,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

3.感光度: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噪点越多,画质越粗糙;感光度越低,画面越暗,噪点越少,画质越细腻。

二、对焦模式

1.AF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就是相机根据拍摄情况,选取对焦点对焦,不需要自己设置。自动对焦包含三种对焦模式:单次自动对焦、人工智能伺服对焦、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用AF-S表示,只对焦一次,半按快门后听到相机“滴”的一声,就表示对焦完成。适合用来拍摄静态的事物,比如花朵和人像摆拍等。

人工智能伺服对焦:用AF-A表示,按下快门,相机会在单次自动对焦和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两种对焦模式中切换,相机会根据场景来选择最适合的对焦模式。这种对焦模式适合用来拍摄无法预判行为的事物,比如拍摄宝宝、宠物等。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在拍摄移动的物体时,保持半按快门,相机可以进行连续对焦,一直到拍摄结束为止。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我们通常用来拍摄运动的事物,比如运动员、行驶的汽车等。

2.MF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是需要自己设置对焦点的,所以拍摄的度会比自动对焦精准。我们在拍摄时经常会遇到因为拍摄距离过近,或者是有物体遮挡,造成的自动对焦失效,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三、焦距

焦距的定义:

指的是从镜片中心到传感器中心距离,一般都会标注在镜头上。

焦距的标识形式有两种:

①数值范围:例如18-55mm,表示的是焦距可以在18-55内改变(变焦镜头);

②固定的数值:例如50mm表示的是焦距为50mm并且不可以改变(定焦镜头)。

焦距影响视角的广度:

广角:焦距越小,视角越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可拍摄的内容就越多,但也会产生“畸变”。

四、测光模式

拍摄中常用的测光模式有4种:

1、评价测光:可数字变焦(Digital Zoom):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寸裁小,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比较大,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以适用于任何的场景,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环境来自动调整测光范围,很适合新手使用。

2、点测光:对画面一个点进行测光,精准度很高,适合拍摄一些近景、特写类的照片,拍摄逆光的话可以用点测光。

3、局部测光:对画面区域进行测光,度介于评价测光和点测光之间,但是大家使用的频率不是很高,不太。

4、重点平均测光:以画面中心区域得到的数据为重,优先保证画面中心曝光准确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整体曝光。

五、白平衡

白平衡定义: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颜色跟人眼所看到的颜色有异,白平衡就是让物体的颜色还原成正常的颜色。

白平衡在相机里用AWB表示,单位是K,常见的白平衡模式有: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等。

色温与白平衡的变化规律:色温和平衡的变化规律是截然相反的,色温是K值越大,照片越冷(偏蓝),白平衡是K值越小,照片越冷。

当我们想要拍摄暖调(偏黄)的照片,调高白平衡K值;当我们想要拍摄冷调(偏蓝)的照片,调低白平衡K值。

六、摄影构图

1.中心构图法

2.三分构图法

3.对角线构图法

4.对称构图法

5.线构图法

6.前景构图法

7.框架构图法

8.填充构图法

9.留白构图法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2)散射光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2、DV:数字的标志。

3、ASA: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4、ISO: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5、GB: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2、短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3、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4、取景器: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15、物距:被摄体到镜头前的距离。

16、宽容度:感光胶片按比例纪录景物亮度别,正确表现景物明暗层次的能力。

17、颗粒度:银盐在人眼中产生的颗粒状态的感觉。

18、自然光:天然形成的光源。

19、潜影:胶片在照相机内拍摄曝光后,未经过显影前所产生的看不见的潜在影像。

20、显影:用显影剂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1、定影: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2、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4、胶片:是一种可把影像记录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25、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6、曝光宽容度:指感光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

27、产品摄影:也是产品照片。主要用于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和商品宣传画等。

28、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29、光度: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30、照射角度:指光源传播方向与地平线所成的高低角度。

31、前侧光:又称斜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轴线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视角。

32、两侧光:又称夹光。光线是从被摄体两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的。侧照明,两侧的主光亮度相等。

33、摄影概括:是摄影艺术家通过个别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34、摄影题材:指经过摄影者选择、组织,体现于摄影画面内容之中的视觉形象。

35、摄影的外形美:指在人像摄影时,对人物形象的内在美的揭示,必须通过可视性艺术形象才能进行。

36、摄影的自然美:凡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当其未经加工而处于自然状态时,都称为自然美。

37、摄影创作的量感:是造型艺术术语。摄影方面是指所表现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等感觉。

38、负像:指感光片经过感光、显影、定影等一系列过程,感光胶片上的形成的.影像。

39、胶片的锐度:又称轮廓清晰度。是衡量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客观标准。也就是纪录在乳剂上的两个不同密度区相会处的界限的清晰度。

40、艺术语言:是摄影艺术中造型因素和手段的统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光、影调(色彩)、线条。

41、梯级曝光法: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曝光量拍摄,通常先按估计的正常曝光量拍摄一张,然后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

42、EV值的含义:EV值是曝光值得简称,他使用数字表示胶卷所需的曝光量,统一曝光量用一种数字表示,能使问题显得简单而易于处理,这种数字就是EV值

43、景深: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响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

44、色彩:大自然万物在阳光照射下能呈现各种颜色,这就是色彩。

45、极色:指黑、白两色,是指两种极端的颜色,它们只有明暗之。

46、摄影的审美:通常指用于对景物的取舍和对摄影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评定标准和认识程度。

47、可变反相纸:又称多调放大纸。专供黑白照片放大使用,它是可以任意变化反号数的相纸。

48、体育摄影:以各种体育运动为题材的摄影。

49、135相机:使用135胶卷的小型相机。

50、数码相机:不是用胶卷,通过CCDCMOS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而记录影像的新型相机。

51、像素:构成数字影像的基本单位。

52、测光表:测量曝光值的仪器。

54、散射光:又称漫射光,光线方向不明确的光。如阴天或阴影下的光线。

57、折射: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在介面处改变原传播方向的现象。

58、B门:用于长时间的曝光,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开手后,快门关闭。

59、T门:用于长时间曝光,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开后快门不关闭;再按一次快门关闭。

60、器:又称快门延时装置。可用于或慢速摄影。

62、可见光:人眼睛可以看见物体的光线。通常指太阳光,波长在380mm到780mm之间的光线。

63、光色的三补色:黄,品,青

64、光色的三原色:红,绿,蓝

65、极调(极色):黑,白二色,两个极端的颜色。

66、光圈:在镜头中用于约束光线通过的孔径光栏(阀)装置。

67、超级镜头(快速镜头):光圈系数大于f/1、2的镜头。

68、曝光组合调定:等量曝光采用光圈与快门的不同组合。

70、分色片:除红色光不感光,其它单色光全感光的黑白胶片。

71、密度:是指在底片上一定部分所积累银盐数量的多少。

72、倒易率:指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与光圈号码(通光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73、光的强度:指光线的相对强弱情况。它随着光源的输出及到光源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74、直接正像相纸:是不经过翻转显影冲洗,用一次显影就可获得正像的直接正像感光材料。

75、舞台摄影:以舞台演出的戏剧、舞蹈、音乐、曲艺、技艺表演为对象的摄影艺术。

76。色彩的冷暖:是由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中,建立的对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和联想。

77、审美态度: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之初所必须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78、审美享受:是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感受而获得的一种情感上的愉悦。

79、偏重测光:偏重测光又称重点测光,他的侧光读数是一取景画面一定面积的被摄体亮度为主,其余部分景物的亮度为辅,这种一定面积多数位于画面或偏下。

80、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通俗地说色温就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的冷暖温度。

81、宽容度:胶卷的宽容度是指胶卷能按比例纪录被摄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胶卷的宽容度意味着可允许曝光误的能力。

82、感光度:感光度又称片速,指胶卷对光线的敏感性,这是胶卷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

83、解象力:胶卷的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辩力,是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的表现力,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称为解像力高,反之则解像力低。

85、CCD像素:CCD像素就是CCD上形成影像信号的最小单位。不难理解,像素越高,构成影像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手机摄影技巧入门基础知识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手机摄影技巧入门基础知识:巧用光线、构图、对焦、滤镜等。

(2)打破均衡

1、巧用光线

光是摄影的灵魂,善于利用太阳,你将会拍出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照片。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拍摄主体,拍摄位置和角度,以及光线条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善于利用光线拍摄前心中要有光线意识。

2、构图

3、Av光圈优先技巧:对焦

焦点决定照片的视觉重点。大多数手机可以实现自动对焦,但这只能照顾大多数拍摄需求。你也可以用手指定出焦点位置,从而使焦距更加精准地对准拍摄主体。

4、滤镜

手机中有多种滤镜模式可供选择,还有一些手机应用也为滤镜爱好者提供了不少选项。黑白滤镜效果下的事物被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带有一种时间的沧桑感。怀旧滤镜则体现出一种时间的积淀感,让你重温走过的那段岁月。

摄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1、DC:数码相机的标志。

摄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是有一定的难度。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供初学者参考。

景深预览(Depth of field preview):为了看到实际的景深,有的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就和拍摄后胶片(记忆卡)纪录的场景一样。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感光度(ISO):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

色温(Color temperature):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单位为“K”。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白平衡(White balance):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焦距(Focal length):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一般会标在镜头前面,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也是我们所说的”标准镜头”,指对于35mm的胶片)、70mm等(长焦镜头)。

光圈(Aperture):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开大一档光圈,进入相机的光量就会增加一倍,缩小一档光圈光量将减半。光圈大小用F值来表示,序列如下: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f 值越小,光圈越大)。拓展阅读:光圈的应用

快门(Shutter):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镜间快门和点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CCD)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

景深(Depth of field):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焦距、摄距和光圈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2)摄距越长,景深越长;(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拓展阅读:什么是景深

“Stop”:网上没有对应的中文词,英文全称是The unit of exure。它只是一个衡量亮度的单位,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你不能说某个物体是3个Stop的亮度,但你可以说物体A比物体B亮3个 Stop。但是翻成曝光的单位也不完全符合它的本意。它是一个单位的亮度变化。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使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没有标准的界限来限定明亮和黑暗。一块黑石头在很亮的地方看上去会比在暗处的灰色石头要亮。

模糊:画面不清晰。可能是由失焦,相机晃动等原因造成。

像素(pixel):简单来说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 。像素分为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分辨率(ppi/dpi):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和像素一样,分辨率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 per Inch)。

红眼(Red eye):数码相机在闪光灯模式下拍摄人像时,在照片上人眼的瞳孔呈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在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的瞳孔会放大,此时强烈的闪光灯光线会通过人的眼底反射入镜头,眼底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是红色的,所以就形成了红色的光斑。防红眼是闪光灯的一种功能,是在正式闪光之前预闪一次,使人眼的瞳孔缩小,从而减轻红眼现象。

CCD:译为“电子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它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CCD像素数目越多、单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图像就会越清晰。因此,尽管CCD数目并不是决定图像品质的重点,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成相机等级的重要判准之一。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功能相当于CCD。

AE锁:是自动曝光(Automatic Exure)控制装置的缩写,AE锁就是锁定于某一AE设置,用于自动曝光时人为控制曝光量,保证主体曝光正常。

使用AE锁有几点需要注意:

手动方式或时不能使用自动曝光(AE)锁。

用闪光灯摄影时不要使用(AE)锁。

SM闪存卡:即Smart Media,智能媒体卡,一种存储媒介。SM卡采用了SSFDG/Flash内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轻等特性,体积37(长)×45(宽)×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级,SM转换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传送。

光学变焦(Optical Zoom):远距离拍摄时放大物体,因为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成像不影响画面清晰度。与数字变焦相反。

单反相机(SLR):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这种结构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

Mega:英文中“百万”的前缀,如,百万像素(MP)。

饱和度(Saturation):表示色彩鲜艳程度。

镜头光斑(Lens flares):杂乱的光线会聚到屏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叫光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