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亲民、爱民、和心连心的情怀。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_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课件ppt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_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课件ppt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视为美好、吉祥的日子,是傣族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幸福、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和边疆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的到来,使傣族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亲民、爱民、和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对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是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我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一
一、教材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参加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好铺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你们知道傣族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
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的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对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家,中华开国。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1949年后,任中华政务院(后改称)兼长、军委、协商会议、。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样和傣族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4.师指导读课题。你觉得这个课题应该怎样来读?重音应落在哪里?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谈傣族的泼水节,引入到1961年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再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达到“课伊始,意亦明”的效果。通过指导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懂得读短语时,哪个词该读重音,才能表达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
(2)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课件出示课后的“我会填”,认读多音字,并根据读音组词。
好:hǎo(好事)hào(爱好)空:kōng(天空)kòng(空位)
乐:lè(快乐)yuè(音乐)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熟读牢记生字,为后面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初知“难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1年在西双版纳同傣族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读书活动中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此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了教学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换成了“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既降低了难度,又对学生进行了思考方法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课题中的“难忘”。
(四)细读课文,感悟“难忘”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的泼水节就到了。)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画出来。(火红火红)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读第2自然段。
师:今年,傣族特别──
生:高兴。
师:因为──
生: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深入分析。
①“今年”是指哪一年?(1961年)
②“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格外)
③用“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的内容。
④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深入群众,关怀傣族。)
(3)指导学生用激动、开心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要来和傣族过泼水节了,那么傣族是怎样欢迎呢?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用横线画出傣族欢迎的句子。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参加此次泼水节的人很多。)
b.讨论:“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不能。因为“赶来”有急切的意思,表现出傣族急切地想亲眼看看,傣族怕来晚了赶不上和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起了大早,急匆匆赶来。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b.把什么比喻什么?(把花瓣比作地毯。)
c.在现实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鲜红的地毯?(庆祝会、婚礼)
d.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傣族对的无限热爱以及独特的迎客方式和喜庆的氛围。)
e.指导朗读这句话。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一条条”和“一串串”可以换成“一条”和“一串”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条条、一串串表示很多条,很多串的意思。
b.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④人们欢呼着:“来了!”
a.当出现时,傣族有什么表现?(欢呼)
b.如你是傣族,来了,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喊?
学生加上动作把场面表现出来,指导学生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
c.师引读:人们欢呼着──
生: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看,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图中谁是?(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衣着、神态的句子,对照课文插图看看,你们猜对没有?
(3)指名交流。
①师相机引读:
师:身穿──
生: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师:头上包着一条──
生: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要穿上傣族的服装?
因为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傣族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4)师: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自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用双横线勾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交流。(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②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平易近人,和傣族心连心。)
(5)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跳跃、愉快的心情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情感,为理解感悟“难忘”打下基础。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过渡:开始泼水了,和傣族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圈出动作的词语。
(2)指名交流。(端着、拿着、蘸、泼洒)
(3)想象并引读:
师:一手端着──
生:盛满清水的银碗。
师:一手拿着──
生: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此时他走到一位老身边,他会说?他又走到一位阿姨的身边,她又会说?他又走到一位小朋友的身边,他又会说?(指名交流)
(4)师过渡并出示句子,进行句子训练。
①出示句子:傣族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②此时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随机点拨:同时做的两件事可以用“一边……一边……”造句。
③如你就在泼水节的现场,你还会祝福什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此环节教学,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小组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亲自来到傣族的身边,一起和傣族过泼水节,他把幸福、欢乐以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傣族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朗读课文第6、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既能品味语言、训练语感,又能增强感受、积淀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
2.请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细看生字,指导书写。
“龙”字书写时后一笔是点;“恩”,上下结构,上面是“因”,提醒学生不能写成“田”;“敬”,左右结构,右边是“攵”,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夂”;“鲜”,左边“鱼”的后一笔要写成提,不要写成横;“凤凰“,都是半包围结构,笔一定要写成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4.在课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5.展示反馈,组织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六)总结拓展,升华“难忘”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一个平易近人、入乡随俗,永远和傣族心连心的好,此时,你学完了课文,能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课件出示:这真是个_____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
2.师:虽已离去,但他关心各族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曾说过,让我们大声齐读,课件出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是呀!我国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爱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有很多。课前,你搜集了我国哪些民族的隆重节日?谁来给来大家说说。课件出示: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白族有大理三月街,苗族有花山节,有开斋节。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各民族的节日,去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好客。
3.师: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关心各民族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令大家难忘!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来表达我们对的热爱和怀念吧!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感悟,体现个性化的不同理解。结合的名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思想、情感的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二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和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和傣族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视为美好、吉祥的日子,是傣族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板书“泼水节”。学习生字“泼”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填空:()的凤凰花。
比较: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理解“一年一度”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是怎样欢迎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4.和傣族怎样过泼水节的?
过渡: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说说是怎样和傣族一起过泼水节的。
出示句子: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拓展练习:
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
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发自内心地祝福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
指导朗读。
5.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出示:傣族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1)我们的关心,我们的爱戴。他们的心永远紧密相连着。
(2)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五、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和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和傣族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是怎样欢迎”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后一句:“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
2、想像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与傣族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怎样泼水?向傣族祝福什么?
2、傣族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的平易近人、与傣族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的、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 #教案# 导语】《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在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和傣族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2分钟)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
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展示。(10分钟)
1、读读我棒。(2分钟)出示大屏幕
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
凤凰傣 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zhànshòu
端蘸寿
2、说说我能行。(3分钟)
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
凤凰傣 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zhànshòu
端蘸寿
3、词语对对碰。(3分钟)
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
4、美文大放送。(2分钟)
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小组内检查纠正。
三、图文对照,品读课文。(28分)
过渡语:伴着凤凰花的花香,踏着象脚鼓的鼓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难忘的泼水节。
1、生观看视频。(5分钟)(谁的眼睛亮,看得认真,一会儿老师可要出题目考大家的)
师:傣族都用什么方式在庆祝泼水节?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生汇报交流结果。
(敲起象脚鼓,赛龙舟,放花炮,唱歌跳舞等形式)
2、再读课文,体会情感。(2分钟)
过渡:再美的节目也有落幕的时候,是作者把那一幕幕热闹的场面变成了这篇优美的文章让我们把祝福传递,谁想变成传递祝福的小天使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出来。(指名分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向往之情(3分钟)
过渡:谢谢八位小天使,是你们的朗读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961年的泼水节,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我突然想做个现场采访(师现场采访)“请你谈谈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傣族对这次泼水节的向往之情。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请看大屏幕)仔细看,认真听(师范读)生小声试读,指名生读。指导读时突出“特别”二字。
(2)欢迎。(4分钟)
过渡:得知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高兴极了,请你用“——”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生回答。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已经被傣族的热情感染了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重现当时的情景吧,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欢呼吧。边体会边试着读一读。生试读,指名生读。以游戏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读。指导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来。
(3)认识。(4分钟)
过渡:在欢呼声中,一个和蔼可亲的伯伯来到人群中,(请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我们敬爱的,师在图上边指着边解说。(只见他上身穿着对襟白褂,下身穿着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好,看谁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来。)
指名生上前边指边描述。以后描写人物时也可以从穿着入手,我们可以现场实践。现场找一生为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泼水祝福。(4分钟)
过渡:不知不觉中,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老师今天就充当一下解说员,(请看大屏幕)师边读边演示泼水的动作。想象一下,会说哪些祝福的话(可学生想象祝福的话语)
的祝福温暖着傣族的心,他们也把真挚的祝福送给敬爱的,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他。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师边解说边播放)
4、情感升华。(3分钟)
相隔遥远的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乐,那么作为和欢度泼水节的傣族,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把情感抒发出来吧。(请看大屏幕)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2分钟)
过渡:学习了傣族的泼水节,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
五、教师小结。(1分钟)
泼水节已渐渐地落下帷幕,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即将结束,花香怡人,鼓声悦耳,这真是难忘的一节课。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和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傣族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和傣族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学生准备:了解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我的思考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出示傣族泼水节场景的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凤凰恩人敲打对襟白褂衣襟白大褂咖啡踩伤端正顶端蘸墨水蘸水笔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一起跳舞。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和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策略:
以朗读感悟为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说”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地合作,积极地探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区分多音字。
1.复习12个会认的字。
师:大家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吧!呈现12个生字,再轮流抽读。
2.学习多音字。
师:12个生字会读了,现在出四个简单的字来认一认,看会认吗?
师呈现四个多音字“好、空、乐、盛”,抽生读。(读“好”。若生读“ho”师问:还可以读什么?读“hào”。以相同办法读后三个字。)
学生进行多音字的辨析、组词,注意纠正不当之词及读音。
二、自主读书,图文联系
1.师:看来,多音字难不倒大家。不着急,难的来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样吧,大家抓紧时间读书,读得越熟越好,待会儿就有难题考大家。(生自由读)
2.出示挂图(课文插图)
师:大家认真看图,注意图上画的内容,再对照哪些内容是书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1)用“──”画出反映图上景物的句子。
(2)用“”画出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
(3)用“====”画出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画出的部分读给同桌听,看自己勾画的句子正确吗?
3.生读书交流:课文除了写图上可以看得见的内容外,还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1)看到对傣族泼水,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向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三、重点段朗读
1.呈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师: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西村的说:“嗨,今天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读第三段全段。师:你们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左边的同学读,右边的同学听课文想象,再左右交换。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并板书“盛情迎候”)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们的盛情呢?读一读。
2.指导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学生归纳出与傣族“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四、再读全文,感悟体验
1.读课题,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能和傣族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五、识字巩固,写字练习
1.观察第三、四排要求会写的字词,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范写。
3.生写,看谁写得更漂亮。
六、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难忘的泼水节》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能跟老一同欢渡泼水节,充分说明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今后,我们一定要向学习,平易近人、团结同学,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将来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回报,回报,争取做一个对有用的人。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视为美好、吉祥的日子,是傣族隆重的节日。
扩展资料: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1961年的泼水节,敬爱的和边疆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的到来,使傣族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
《难忘的泼水节》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
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所喜闻乐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
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和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和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和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幸福、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的场面,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与傣族泼水的动作等,学生体会傣族激动、兴奋的心情,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与的心连心。
4、入情朗读。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后一句人们的欢呼“来了!”孩子们走进情境,想象就在身边,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去感受此时傣族的心情。或许孩子们体会到的是喜悦,是兴奋,是激动,是幸福。这时再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我则利用范读加情感渲染导读: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这难忘的时刻,让我们沉浸在这浓浓的幸福之中吧!这样孩子们自然能放慢速度,读出陶醉的感觉。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
↘↙
心连心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视为美好、吉祥的日子,是傣族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幸福、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和傣族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的到来,使傣族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的到来。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和傣族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
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
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习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是怎样欢迎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都因为能和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学生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高兴
(和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和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学生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型。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热闹的。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激动与兴奋是我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体,拉进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原本,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适合运用媒体营造情境的文本,媒体使用恰当,可以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2、变换形式,提供学生多次朗读的机会。
朱作仁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予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我在教学中注重肢体语言与朗读的配合,低年级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体、动作和教师语言的下,学生们尽情高呼: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泼水节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让你觉得激动的句子或段落时,学生都分外投入,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