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包括哪些_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艺考专区 2025-05-01 10:19:21

四川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职工教育经费包括哪些项目

1.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

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包括哪些_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包括哪些_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包括哪些_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2.在生均公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包含什么内容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的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水电费用,每月需要支付的水费、四川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分配方式建议中提到,考虑到农村学校办学成本较高、运转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省按照的统一部署,逐年提高了农村义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目前已达到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电费等生活必须费用。

2、日常消耗品,需要购买日常消耗品,如纸张,笔,墨水,消毒。

3、教学用品,玩具费用,需要为孩子们购买或制作与教育相关的玩具,教具。

4、活动庆典费用,需要组织各种活动,庆典,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生均教育经费,即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 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门按照当地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门拨款的依据。简而言之,“生均教育经费”包括了开办费用和日常费用,而“生均公用经费”则往往只包括日常费用。

6、培训费用,需要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岳麓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为什么现在学校都是让家委员代收费用,而且收费还分几次,没有票没有详细说明,不走财务,这样对吗?现在太多家长疑惑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了,其实收费都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公开张榜呢,让家长应该知道费用途径吧

1、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全国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

教育生均是什么意思

有。民办学校学生,由学校按照获得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免除学杂费,超出,因此是有的。生均经费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两个主要意项,即它同时是“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的简称。

问题二:什么是生均教育经费 与公用经费有什么区别 【摘要】生均教育经费简称生均经费。按照《中华义务教育法》第42条的规定, 对于教育经费的界定如下:“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和地方各级 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比较“教育经费”与“公用经费”的定义范围,不难看出,“教育经费”涵盖了“公用经费”。

问题三:教育均衡是什么意思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别、地域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问题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 6-11 岁。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 12-14 岁。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在小学、中学读人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5 岁经医学鉴定确认为视力、听力(语言)和专业测试人员测试确认为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适龄人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口仅指智力残疾的人口。2、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在校生包括在辖区内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和在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以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51)填报的数据为准。在辖区外小学、中学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四、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当年小学毕业年级人数×100说明:1、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小学毕业生实际升入初中阶段学校(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就读人数。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统计数据均以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基础综 3131 中的招生数)和小学毕业年级人数(上一学年度基础综 3121 中小学六年级人数) 。五、小学六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初中时一年级学生数×100说明:1、巩固率指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六(三)年......>>

问题五: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什么意思 要求各地要首先制定出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出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杂费标准。

问题六:均衡教育是什么意思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问题七:什么是教育均衡 均衡教育指的是: 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它符合的公平原则,让所有的孩子--不管他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他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保证受教育者接受基础教育所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各级 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这就是均衡教育,也由此产生了办好所有学校,教好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

(一)工作目标。

推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凭积分免费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法。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所乡镇规范化中心,支持和欠发达地区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新建扩建100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省财政安排14.6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200元的政策;安排12亿元完善普通高校、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资助政策体系,提高本科、高职院校助学金资助标准,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免学费政策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措施;安排9.1亿元支持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支持各地新建扩建40所特殊教育学校,扶持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

(二)工作措施及进度安排。

1.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4月中旬前印发指导意见;5-8月各地落实指导意见,省以简报反映各地进展情况;9月初收集各地政策措施;12月下旬总结推广各地工作成效,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

2.加快欠发达地区基层建设。2011年2月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3月底前印发建设标准及实施意见,各地上报;4月底前落实各地具体建设学校名单;8月召开经验交流会;10月底前检查通报各地进展情况;12月底前验收。

4.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2011年3月底前完成工作部署;4月底前确定具体建设学校项目名单;11月底前进行项目建设,开展督促检查指导;11-12月进行总结验收。

5.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2011年3月前底完成工作部署和项目申报;11月底前进行项目建设,开展督促检查;11-12月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

7.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2011年2月底前开展检查部署;3月底前下达2010年秋季学期提高标准补资金及2011年春季助学金;6月底前制订新学年助学金政策措施;10月底前下达秋季助学金,11-12月检查落实情况。

8.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免学费实施范围。2011年2月底前部署;6月底前制订免学费范围扩大至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10月底前下达资金;11-12月检查落实情况。

9.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2011年3月底前各地上报2010年第四季度季报;4月初下达省补助资金。

10.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11年4月中旬确定具体建设学校名单,4月底前制订验收标准和办法,抓紧出台省实施意见,每季度通报进展情况,7月底前进行中期检查通报,8月底前召开中期汇报会和专题督办会,12月底前开展达标检查。

11.扶持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2011年3月下旬确定实施项目,4月初制订家庭教育大讲堂和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准和验收办法,5-6月开发主体课件、宣传品并开展宣传,6月中旬举办启动仪式和主场活动,6-9月重点推进工作,每季度通报进展情况,9月底前进行中期检查通报,10月底前召开中期汇报会和专题督办会,12月底前开展达标检查。

以上工作由省教育厅、人力资源保障厅牵头......>>

问题九: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 工作评估指标。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baidu/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督促地方 进一步落实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强化 、......>>

问题十: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

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2020年小学生的学生公用经费,江西省是每个小学生每学期多少钱?

问题一:教育资源生均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所学校有2000份图书,有500个学生,生均图书4册。

学校收费是经上级部门和物价局统一核实学校收费,

办公室门口(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有收费项目的详细说明,

如果对学校收费有任何疑问,可以向上级部门反馈意见。

私立学校学生有生均费吗

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他开支。

学校的生均经费必须给学校吗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教育事业费拨款:指学校或单位列入《 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中教育经费拨款数,不含205类第09款“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学校的生均经费必须给学校。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的通知》,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是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完成“三保”支出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的生均经费必须给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

教育事业费 教育事业费是指用于发展各种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中小学校的经费拨款,国有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补助,还有对一部分学生的奖学金、困难补助费。 教育事业费的支出效果,可以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进行考察。①宏观效果,是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教育费支出与取得的成果,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经费投入产出的合格人才量,或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产出人才量所需费用量。把不同时期单位经费投入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相比较,就是对宏观效果的评价。②微观效果,指对各个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的比较。各教育单位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费用支出的合格人才产出量是反映微观环节的教育经费支出效果的基本指标。 中华建立以来,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取得巨大效果。1980~1990年以来尤为突出,全国有71%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多数城市普及了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教育的技术培训得到了巨大发展。

法律分析:各地公用经费各有不同,具体需要参考地方政策。比如内蒙古公办: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元,其殊教育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0元,普惠性民办:补助标准为年生均120元

法律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建立公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普恵性民办补助标准的通知》 2、基准定额及补助标准 (1)公办: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元,其殊教育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0元。(2)普惠性民办:补助标准为年生均120元。各地区现行公办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补助经费高于生均基准定额和补助标2、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由学校按照获得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的补助标准由统一制定,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承担。准的,要确保水平不降低,同时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提高拨款标准。

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3.落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2011年3月确定各地达标率目标;4月落实各地规范化学校建设数量及具体学校名单;5月底前制订验收标准和验收办法;7月中旬组织中期检查及通报;8月初召开中期汇报会;7月起开始验收,11月起开展检查。

5、维修费用,需要对建筑,设备进行维护,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将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6000元,普通学校小学为650元、初中为850元,特教的专项补助经费提高到4.1亿元,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现了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川省小学生公用经费2022年标准是多少

按相关规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 教育支出目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6%左右。

500元。3.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和学校取暖费补助(每生每年25元)等政策。

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哪些?

6.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2010年提高标准100元的基础上,2011年再提高标准100元,10月底前下达2011年度省补助资金。

教育事业费支出包括哪些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和地方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按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今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大数就是2.2万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这其中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当中直接列在教育经费支出科目里面的安排是18929亿元,列入其他科目的,包括科研经费也好,社保经费也好,以及其他相关经费里面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是2008亿元,这是公共预算中做的安排。在 基金预算中大体拟安排972亿元,主要包括地方 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净收入当中提取10%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以及地方附加费收入用于教育的开支。另外,其他用于教育的开支有75亿元,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现在还办的一些教育事业,他们安排开支,以及大中专学校他们办的一些校办企业上交给学校的用于教育的开支,这也算是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当然数量比较小,只有75亿。这些加起来一共是21984万亿。我们也对今年的GDP预期指标加上物价因素做重要性的测算,今年的2.2万亿教育经费已经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上。预算上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年度执行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各方面的执行工作,认真地贯彻落实各项用于支持教育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着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地、健康地发展。谢谢。

1.上岗和转岗培训.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哗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 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服务收人搐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指、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列人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标准和支出范围有哪些规定

1.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标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范围:

职工教育是指各种短训班、职工学校、广播电视大(中)学、函授大(中)学、夜大学等各种形式的职工教育。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往细了说还包括以下方面:

1.上岗和转岗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

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教育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科目有哪些

教育科研课题经费支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旅费、会议费、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间接费用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是指什么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指的是什么

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是指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