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_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是什么

专业解读 2025-05-01 09:56:52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归纳

15.句子含义?

高中语文试题中阅读的部分都有好几种题型,我们要掌握常见的阅读题型答题技巧,当拿到卷子时,就可以快速浏览阅读题型,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_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是什么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_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是什么


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_高考语文的阅读分类题型是什么


高考阅读文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类文字,又分自然科学类文字和科学类文字;一类是文学类文字,古代文以诗歌为基本阅读文字,现代文则以散文为基本阅读文字。在高考试题中,科学类文字主要侧重于最基本的审美阅读能力的考查,考生能准确地筛选资讯,科学地整合资讯,往往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文学类文字则大不相同,它不仅要求考生对文字资讯作一般性解读,还要求考生在更高层面上予以审美观照,能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分析与概括,对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作出鉴赏和评价。而这种分析与概括,这种鉴赏和评价,对考生的审美阅读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审美阅读的一般规律,养成了审美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走进文字,有效地整合资讯,科学地予以鉴赏,才能应对从容,突破高考阅读理解瓶颈,获得理想的成绩。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 文章 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二自然段的词语、 句子 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细微处要搞清楚。

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 成语 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划一划。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审题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寻找。我比较"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 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 总结 ,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1)、首先应对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2)、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3)、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4)、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 规定时间:

不管是在平时的练习当中,还是考试当中,都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阅读答题时间,不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在自己读不懂的阅读上,不然其他阅读会没有时间做。

2 看题型、题量:

一般情况下,高中语文试题中阅读的部分都有好几种题型,当拿到卷子时,应快速浏览阅读题型,抓自己最擅长的题型先做,如果没有擅长的题型,就先抓题量少的,阅读量少的先做。

3 看分值:

所谓的看分值,就看清楚阅读问题中所给的分值,例如一道问答题是十分,那你就应该至少答五点和题目有关的。这样估算一点2分,才能刚好到10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多答一两点,给分老师会择优选择。

另外还有就是不要本末倒置,在分值低的题目上答好多文字,分值高的题目三言两语。

4 抓重点:

不管是阅读时,还是写时,都要抓住重点。在阅读题目时,把重点文字做好标记,在写时,把最重要和关键的点说清楚,不要为了凑字数,在上面写好多废话,是浪费时间,第二是老师改卷时只会看与准确相吻合的给分。

5 叙述清晰:

6 不空题:

在不空题这一点上,可能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提醒过吧,因为做语文卷子,尤其是阅读,空题那可是大忌,即使完全不会也不能一字不答,多多少少能写什么,就写什么。空题会给整个改卷老师非常不好的印象,答对答错,碰对一点和正确相符的点,老师都会给点分的,要知道真正的高考那可是一分值千金啊。

7 字迹工整:

再说一个印象分吧,提高高中阅读的质量无非就是为了真正的高考,那么像语文这样灵活性很强的科目,就应该想尽办法在这科上多赚几分,把字练好,答题时字迹工整,重点基本都抓住了,老师就会给高分。如果字写得乱七八糟,即使答得都正确,没准老师手一抖就要给扣一两分了。

语文阅读短文答题技巧

1 多看书,增强阅读速度

平时可以通过多看一些文章,,或者 故事 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就比如我身边的喜欢看的人,他们的阅读速度都很快。

2 一些题目的可以在文章中寻找,把较符合的做一下标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下来

3 考试前多训练

平时写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锻炼一下大脑,写好后一定要去校对,看完后并学习里的答题技巧

4 做阅读题目时,遍要认真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在做题时,要在文章找的话,用浏览的方式就好了,如果一篇阅读,因为认真答题而去多仔细阅读几遍,就会失去更多的考试答题时间

可以根据全文的首尾段落寻找提示,一般首尾都含有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全文的主题,也可以根据标题寻找主旨,一般标题都是具有文章概括性的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

经验 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经验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归纳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 高中语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详解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指导

★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 有关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 高中语文必考题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套路有哪些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格式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阅读有哪些题型

1.表达技巧对表现对象特点的作转换说法,也就是将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重组概括提炼则是依题目要求对文章从某一角度进行表述,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角度:用(生动形象或使群众如临现场)

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包括 诗歌、、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类型。

遇到文言文题型时,可能是好多人的盲点,不管是解释字义还是翻译句子,都会碰到些许难点,在答这种题时,重要的就是要语句通顺,叙事清晰,实在不会的就往大意上靠吧。

2、 阅读题解题时对于自然科学类的一般能从上下文中找到,往往剩一个需要推敲。有的就是明显错误的。社科类的要读个两三遍,读完一遍应该就能解决几个问题,剩下几个有两个选项不能决定的,实在推不出来就按印象,别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

类 传记类 类 散文类...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有哪些?

1、结合说明方法谈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有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现代文阅读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部分、写作部分、字音辨识题、字形辨析题、词语运用题。

要求考生了解基本语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包括字音、字形、词语使用、辨识语病、语言表达、修辞方法等。这部分靠的是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的总结性资料,主要靠背。

怎么学好语文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基本功的方法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小学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巧妙的构思、出新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独特(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的见解,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3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基。如果不能在孩子们擅长阅读背诵的时期他们走向阅读,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

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方法指导

5 概括全文主旨的话,那么在你要回答之前先回到文章多浏览几遍,根据故事的大意可以按照;通过...揭示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今天正式开始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本题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占16分。我给学生提出的目标是:必须得满分。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首先,我带领学生解读了高考大纲。高考大纲能力层次要求有两个:B和C。B理解。所谓的理解,从解释学的意义上讲应该是解释,即讲明白意思,包括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理解。C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内容是文章的结构、思路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综合的内容是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我将考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概念辨析;

3、结构分析;

4、信息筛选;

5、内容概括;

(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7、想象推断。

学生对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太感冒的,但是我觉得有必要从理论和大纲角度让学生心里有个数。

接下来我提出了一轮复习的四个要求:

1、不要求学生每句话都能读懂,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即可。

2、读这类文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论点,也就是作者的观点。一是论证,也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

3、阅读5篇高难度的学术论文性质的文章。

4、训练15篇论述类文章,每做一篇都要进行打分。

特别是第三点,我觉得很有必要。论述类文本大多是学术论文,如果学生经过一番刻苦努力,能够阅读5000字的学术论文,并且能够读懂,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主要观点,那么他再回头阅读高考试卷中的这些文章,一定会觉得太简单太小儿科了。所以我坚持让学生进行一番高难度的思维训练,从根本上提高阅读的能力。

那如何阅读这类文章呢?我又提出了四个注意事项:

1、注意开头和结尾。

2、勾画法。勾画出每段的句话。

3、关键句。(转折句,因果句,解说句,递进句,总结句,过渡句。)

4、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我认为,我觉得,我以为,在我看来等)基本方法就是勾画法,即边读边勾画出重要句子,答题的时候就有着落了。

我讲的种类型题是重要概念理解,重要概念指的是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态度、观点、感情倾向,反应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一般来说,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可从三方面进行:

1、文中直接解释该概念的句子或词语。

2、从具体的例子中把握概念的内涵。

3、从对立概念中把握概念的意思。这类题经常考到,这几年几乎不间断,所以要引起重视。

第二种类型题就是提取信息题。这类题我提出了六个建议:

1、回应原文,锁定位置,仔细比对。

2、排除法很有用。

3、性选项一般是错的。

4、注意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颠倒,主客关系颠倒。)

5、偷换概念、删去成分。

6、同等替换原理。考查的题型主要是多项选择,这类题只要回应原文仔细辨别,一定可以做对。

第三种类型是概括文章内容。这道题不能仅仅着眼于一段,要从全篇入手,筛选信息,整合。我先打出了一个学生的,让学生来当评卷老师,借以增加对答题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我有三个建议:

1、找到的范围和区域。(从全篇入手还是从某一段入手。)

2、不鼓励照抄原文,但是一定要学会引用文中的词组或句子来回答。

3、注意答题规范。(小阅读都是按点给分,一定要分点回答,标清序号。)

第四种是分析类题目,即根据文章的理论或概念辨析文章之外的事例。这种题现在考的也比较多。这类题要明白两个点:是要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是要读懂选项中的事例。

这四种类型题我并没有空讲,而是通过去年高考题钱谷融先生的《不可无我》,让学生用勾画法阅读文章,然后来研究题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题目的16分都是可以轻轻松松拿到的。希望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取得进步。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

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

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这类题目较为灵活,每年不一样大致为仿写,图标,补写,总结,提炼等)

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

1题。60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时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我: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简短素材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7)讽刺手法、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散文阅读常见考点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字阅读包括 散文 还有什么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高考文学类文字阅读包括 散文 还有什么 文学类文字阅读就和散文比较重要,戏剧在高考总复习这本书中也有出现,考得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还有就是传记类的,类的,科普类的,重点在和散文。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高考文学类文字阅读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某某段中的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起到了什么用的表达效果(联络中心)。

例: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研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内容),借用了对比的手法(手法),行文自然生动,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中心)作了铺垫。

高考文学类阅读是哪几种

文学类书籍包括哪些文体,如,散文,诗歌,还有哪些?

杂文,随笔,剧本,时文,纪传,史书

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字阅读是 选考必须考吗

是的。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资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资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两篇文章,二选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资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充套件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汨罗之梦,文学类文字阅读

①在的河流中,汨罗江远算不上波高浪阔源远流长,但却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它温柔而温暖的臂弯,曾先后收留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诗人。不过,一位在下游,今日的汨罗县境,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一位在上游,如今的平江县域,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还有偶然在坟头点燃的几炷清香。

②大历五年秋冬之际,杜甫出峡入湘在湖南流寓三年之后,准备顺湘江而下,回归河南故里。然而,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世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宗武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如果你远道前来,不仅可以一瞻遗迹,而且风行水上山间,鸟过田头陌上,还会向你叙述许多有关杜甫的传说。我居杜甫曾经流寓过的长沙,虽然离平江地不远,而且心向往之,但人事倥偬,竟然直到的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才得以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

如何解答高考文学类文字阅读中人称的作用题型

1、解答高考试题的步骤与平时复习考试的步骤相同,在高考复习时,老师是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文学类阅读人称试题的,高考时就怎么去解答。

2、明年高考全国有25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由于中学教学大纲不变,全国都一样,高考命题的具体内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考试大纲,因此,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只要按照原有复习备考安排去做即可,对考生不会有多大影响。

3、试卷改变后主要还是试卷结构的不同,对于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平时可以做一做前些年的高考全国卷,将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系统做一遍,逐渐了解全国卷命题重点、命题方式、题型特点。

2012高考复习文学类文字阅读该怎么办

多看点中长篇的文章

文学类文字阅读题《心与手》

提问什么呢?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高考语文——答题要点

3、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1、答出描写人物。

2、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高考语文——阅读方法2.要先读文言文的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1、快读浏览全文,领会基本思想

拿到浏览知道题以后,要快速将文章浏览一遍,在这一遍里领会作者主要讲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等等。2、带上问题,通读全文,做上标记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思想以后,就要认真查看文章后面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的侧重点要吃透和知道;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把文章中有关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比如触及题的地方就标记一个①触及第二题的地方标记②……

3、根据标记,肯定

标记完成以后,依照题、第二题……的顺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标记的地方,详细浏览该部分,然后根据自己的知道做出正确的判定和作答。

4、认真检查,终究定案

在做出以后,如果试卷完成后还有时间检查,就要立刻将每一道题认真注视一次,看看还有没有自己没有推敲在内或者忽视了的文章内容,纠错定稿完成试题。

语文高考试卷题型是怎么样的?

(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先是一篇论述文文本阅读,之后是一篇或者散文,接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9分。着是文言文,然后就是诗歌鉴赏,这些都是选择题和问答题,是作文,具体的你可以看高考真题。

2、句意理解;

语文高考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习作等。

【阅读题的常考类型及答题思路】 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阅读作为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题型,在一些省份的高考卷中反复出现,在备考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透过近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高考常考题型。一、分析的文体特征。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考察文体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一篇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标题往往有以下作用:提示的内容,传递的主要信息;评点事实,读者理解主题;增强的可读性,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层。而导语的作用如下: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主题,让人了解工作的意义,介绍中最重要的内容。背景材料的常见作用:对事实或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与事实形成对比;使事实充实丰满、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揭示了事物的意义,突出、升华主题;为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内涵,有助于读者读懂,大大增加了的厚度,使其更加具有可读性。

例题一: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参】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题二: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考察语言的准确性

用平实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准确传达信息。我们在分析语言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表现形象的特点

2.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表现形象的变化

3.文本中的语言是否与前后内容有联系

4.文6、观点把握;本中的语言是否能传达感情

5.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题三、2010年山东高考《她只能活七小时》3、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参】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彩,使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二、鉴赏的表达技巧

中的表达技巧也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在表达方式中常用的是记叙,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其次是描写和抒情,如细节描写、借景抒情等。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解答表达技巧题中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表达技巧对突现的效应的作用

例题四:2010年山东高考《她只能活七小时》1、这篇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参】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的连贯性;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例题五:2010年广东高考《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考查了三个画线句子所用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其实他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

【参】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的重重阻力。

三、理解句子或标题的含义。

2010年山东卷考察句子含义,2010年广东卷考察标题含义。此类题同其它文体中的做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四、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例题五: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参】“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由此,我们总结此类题的答题内容大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亮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2.概述人物相关事实

3.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4.阐发自己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五、评价文本产生的价值或影响

例题六: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4、这篇具有很高的价值,请结合文本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参】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此类题往往处在探究题的位置,赋分8分,所以,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是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因而我们一般按照如下的格式来答:

2.引论据(注意做到内引外联)

3.作论述

4.作小结。

新高考语文题型有哪些改变

(九)作文(60分)新高考语文题型有哪些改变介绍如下:

个变化,实用文类文本阅读题中将历年所选的类阅读材料变成了科普类阅读材料。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上,起初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传记,从2007年考到2016年,考了10年;接下来是,从2017年考到2021年,考了5年;今年换成了科普类文章。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上的这种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考查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第二个变化,文学类本阅读题中将延续了五年的阅读题变成了散文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 记叙文 还是 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阅读题。从阅读难度上讲,这种变化有提高难度的倾向。

因为考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既要考实词,也要考文化常识,但由于受题量的限制,这两个考点显然不能同时出现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因此,对这种考法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两个考点轮流考查。不过,今年的这种考法明显有降低文言文考查难度的倾向,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情况。

第四个变化,取消了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选择题。在先前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题中有三道选择题,且都在放在题组一中,可是今年全部取消了,题组一中见不到,题组二中依然如此。

第五个变化,将语言文字运用题中题组一中的三道选择题变成了两道,且这两道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成语填空题,一道主观表述题。

第六个变化,将语言文字运用题题组二中的两道题变成了三道,且题型也有变化:一道语境补写题、一道仿写性的下定义类考题、一道病句辨析与修改题。

语境补写题是语言文字运用题题组二中的一道老题型,这次没有任何变化。

仿写性的下定义类题是新题型,但从考点上看,依然是老题。为什么呢?因为这道题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仿写,一个是下定义。

病句辨析与修改,单从这名字上大家不难看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老题,但今年的考法变了,有原先的选择题变成了主观表述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